滚针

 
滚针
  • ·产品名称:

    滚针

  • ·产品分类:医疗器械/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
  • ·英文名称:

  • ·批准文号:

    晋械注准20152270007

  • ·主要规格:GZ8
·包  装:盒装
·用  途:供中医进行皮肤滚针疗法,对体表穴位进行局部刺激使用,也可用于透皮给药的促透装置。
·科室类别:美容整形科  中医科

·产品说明:

舒筋通络、透皮给药、去皱美容

 

滚针治疗机理:
     人体内部脏腑有病,可在外部体表上表现出来。因为人体在正常情况下,五脏六腑,四肢五官,皮毛筋骨,肌肉血脉,各有其不同的生理活动,相互关联,共同维持机体的统一平衡。这种有机的配合,主要是依靠人体的经络系统来实现的。一旦病邪侵入人体,通过经络传入脏腑;反过来,脏腑有病,也可通过经络反映到体表。此疗法是通过刺激人体某一部位,达到调整机体,治疗疾病的目的。虽然所刺部位不一定是经穴,但由于十二经脉、十五别络及皮部络脉的络属关系,故刺激这些部位同样可达到良好的效果。所以,其疗效的产生,主要是通过皮部经脉、经络与内脏互相联系的关系来实现的。

  

滚针透皮给药促透机理:  
     它是利用微针滚轮上许多微小的针头,刺激皮肤,在很短时间内微针可以做出超过200000个微细管道,令药物有效成分通过角质层有效渗入皮肤。
滚针美容作用机理:
     利用微针滚轮上许多微小的针头,刺激皮肤,令药物成分有效渗入皮肤,配以祛皱、美白、修复、祛妊娠纹、祛疤痕等特效产品,从而达到减淡皱纹、治疗疤痕及妊娠纹、肌肤美白、减淡色斑、改善眼部皱纹、黑眼圈、收紧及提升面部皮肤组织等理想效果。同时微针刺激真皮层,通过皮肤的自愈能力,促进骨胶原增生,可使皮肤表皮层的厚度增生约百分之八,其效果可媲美激光及填充式的整形手术。
滚刺操作方法:
     将滚针放到酒精里浸泡消毒20分钟,患者取坐或卧位,暴露针刺部位,用75%乙醇消毒,即拇指和中指、无名指掌住针柄,针柄末端靠在手掌后部,食指压在针柄上。压击时手腕活动,食指加压,刺激的强度在于食指的压力。根据患者体质、病情、年龄、滚打部位的不同,有弱、中、强三种强度。滚刺部位须准确,一般每日每日滚刺一次,连续治疗7-10日为一个疗程,如系慢性顽固性疾病,可持续多治疗几个疗程,疗程之间可间隔3-5日。
注意正确选配治疗部位:
    第一种方法是局部施术法,如斑秃,可直接滚刺脱发处,很快就能长出新发;神经性皮炎可直接滚刺皮损部位,风湿性关节炎直接滚刺疼痛关节,均可收到佳效。 
    第二种方法是辩证循经滚刺法,临床根据病属何经则取该经的循行部位滚刺治疗。第三种方法是取患部前后相对应的部位施术。如单纯性甲状腺肿,可滚刺肿大的甲状腺后,再滚刺项部的相邻穴位:如胆囊炎,滚刺胆囊区皮肤后,可滚刺其背部相对应穴位,如胆俞。第四种是远近配伍施术法。滚刺局部后,再滚刺背部脊柱及其两侧和相关经络循行部位。如头痛,除了滚刺头痛部位和颈椎及其两侧外,还可以滚刺相关经络的循行部位,如前头痛、侧头痛、后头痛和头项痛要分别滚刺手是阳明经、少阳经、太阳经及厥阴经肘膝以下的经络循行部位。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,除了滚刺和十二指肠的体表投影部位以外,还可滚刺腰背部第七胸椎至第一腰椎之间及其两侧,最后再滚刺足阳明胃经膝关节以下的循行部位,收效极佳。
适应症:
     皮肤科:神经衰弱,脱发,皮神经炎,周围神经炎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所致的皮肤感觉异常,神经性皮炎,慢性湿疹,荨麻疹,带状孢疹以及年老、体弱、小儿精神紧张、惧怕针刺者,均可用本法治疗。
     神经系统疾病:面瘫,坐骨神经痛,偏头疼,肋间神经痛以及年老、体弱、小儿精神紧张、惧怕针刺者。
     内  科:胃肠疾患,常发性感冒。
     康复科:颈肩腰腿及肌肉疼痛,风湿性关节炎。  
     美容科:适合眼角纹、抬头纹、口周纹等协力性皱纹,以及脸部衰老性及光老化的细纹、幼纹和松弛老化皮肤。即时提升,唤醒肌肤再生功能,消      减细幼纹,消减表情纹。痤疮凹洞、祛粉刺、祛黑头、酒糟鼻的修复。妊娠纹、肥胖纹的修复。
禁忌症:
     有感染、溃疡、烧伤等的皮肤区域不宜滚刺。
注意事项:
     1、治疗前检查针具,凡针面不平整、针尖有毛钩、锈钝者均不可用。
     2、滚刺时针尖要垂直、避免斜、钩、挑等,以减少患者疼痛。初次治疗患者宜予轻滚刺。
     3、针后如皮肤有过敏样丘疹,应向患者解释清楚,消退后可继续治疗。
     4、重刺有出血者,先用干棉球将渗血擦净,随后再用乙醇棉球擦一遍,以防止感染。
 

供应商信息

  •   太原市怀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
  •   联 系 人:赵总
  •   联系电话:0351-3389929
  •   经营模式:生产企业
  •   所在地区:中国 山西
  •    该企业已通过身份认证
© 医疗器械网版权所有